遣怀

[唐代]:杜甫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

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

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

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

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


“遣怀”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昔日我在宋中一带游历,汉梁孝王刘武自梁徙都睢阳,修园林、扩建城池。

当今的宋中仅次于唐代著名的商业交通发达的城市陈留,而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则和贝州、魏州相等。

一个城邑中就有数万户人家,街道两旁的高楼互相辉映。

船和车马占据大半的天下,主人和宾客都十分欢乐。

白光闪闪的刀刃用来杀光不义的坏人,把所有的黄金都拿出来酬谢英豪。

此地富庶繁华,闹市仇杀,会带来迅速报复。

回忆起在安置酒瓮的土台,结交了高适和李白两位好友。

两位公子的写作才能十分了得,让我十分的和颜悦色。

情绪高昂的时候登上繁台,遥望长满青草的平原感怀汉高祖之事。

砀山县这个地方,汉高祖一死,这里就没有人了,只有雁鹜相互呼应而已。

玄宗尚武好战,当时国家尚未衰颓。

英勇的将士收复西域蛮夷之地,安禄山、张守琏战胜契丹民族。

蒙蔽邀功,用百万人攻打一城,只报胜利,不报失败,所以虽败而报捷。

把战士看作泥土一样贱,为争取尺土,不惜牺牲一百个人的性命。

开拓边疆未成功,天下大乱,升平和悦的景象离开人间乐土。

时光流逝不停,而自己的朋友们却分散凋零。

我将一腔的愁思寄托在哪里,好友相继去世,十分悲悼。

孤独凄凉、老病穷困而漂泊远方。

李白和高适已经离去,我空怀有诚恳的心,却徒劳无用。

不再看望颜延之和鲍照,乘坐一艘小船在荆州巫山漂泊。

勉强加餐,常常担忧自己无力照顾朋友的遗孤。

注释

宋中:今河南商丘市南。

梁孝王都:汉梁孝王刘武自梁(今开封市)徙都睢阳(即宋州),修园林、扩建城池。

陈留亚:仅次于陈留。陈留,是汉、唐以来商业都会。

剧:政务繁重之地。

贝:贝州,故地在今河北清河。

魏:魏州,故地在今河北大名。

通衢(qú):大道、交通要到。

雠(chóu)不义:杀死不义的坏人。雠,仇杀。

倾有无:倾其所有。“有无”是复词偏义,偏在“有”。

红尘:指人世间。

斯须:片刻。

高李:指高适、李白。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称高适:“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论交:结交。

酒垆:酒家安置酒瓮的土台。

藻思:写作的才能。

色敷腴(yú):颜色和悦的样子。

气酣(hān):情绪高昂。

吹台:即繁台,在今河南开封东南禹王台公园内。相传为春秋时期师旷吹奏之台。汉梁孝王增筑称“明台”,因此称为“吹台”。

怀古:即下面所提汉高祖之事。

平芜:长满青草的平原。

芒砀(dàng):唐时砀山县属宋州。

雁鹜(wù):亦作“鴈鹜”。鹅和鸭。

先帝:即唐玄宗。

寰(huán)海:海内、天下。

长戟(jǐ):比喻军队将领,这里指安禄山、张守琏等。

林胡:汉时匈奴种族名。

百万:指兵力。

献捷:报喜不报忧。

组练:组甲练袍,这里指精兵。

拓境:即开拓边境。

元和:太平和乐的气象。辞:离开。大炉:天地、人间。《庄子》:“以天地为大炉。”这里指天地间。

朋友尽:指除高、李外,如郑虔、严武、苏源明等人。

合沓(tà):相继重迭的样子。

徂(cú):逝。

存殁(mò):指活着的自己和死去的友人。

呜呼:恸哭。宝应元年(762)李白死,永泰元年(765)高适又死,所以说“再呜呼”。

益堪愧:一作“病益盛”。

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喻指高李。

凡马:杜甫自谓。

徒区区:空怀有诚恳的心,却徒劳无用。杜甫十分爱才,因此对高李之死,十分痛惜。

颜鲍:指颜延之和鲍照。

荆巫:荆州巫峡,指漂泊夔州。

违抚孤:无力照顾朋友的遗孤。

“遣怀”鉴赏

赏析

这是一篇缅怀往事、抒发乱离之感的诗。在诗里杜甫怀念乱前宋中的繁华,伤盛世的消失,讽谕唐玄宗好武功所造成的恶果;忆恋同李白、高适游宋中时的友谊,痛挚友相继死亡,叹自身的衰老飘零。

全诗分四段,开头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宋中地区的繁华;十三句至二十句为第二段写与高适、李白的邀游;二十一句至二十八句为第三段写唐明皇开边之事;最后十四句为第四段,叙写乱离死生,而深痛高李之亡。既有现实经历的生动描述,又有几十年来郁积于心中的主观情感的抒发。此诗纵横古今,雄视万代,畅谈历史,痛砭时弊,总结教训,秀而不冶,艳而不妖。

此诗前十二句,写昔时宋中梁孝王都的风物人情。当时的商丘古城名声仅次于陈留,而与贝州、魏州齐名。这里人口众多,有高楼、大道;水陆交通便利,以至于“舟车半天下”;人们热情好客、行侠仗义。次八句,回顾与高适、李白游览的情景。他们在酒瓮的土台跟前畅饮,“登文台”赋诗,观梁园雁池,望芒砀云烟,追思汉高祖斩蛇起义创业、梁孝王主宾相得作赋。再十句,写唐玄宗当年穷兵黩武、四方征伐,致使生灵涂炭、天下混乱。后十一句,表达对高、李的悲念和哀思。由于岁月流逝、遭逢离乱,朋友已经亡故。李白死于宝应元年(762年),高适也卒于永泰元年(765年),而今自己亦到了衰落之暮年,又“独在天一隅”“系舟卧荆巫”,真是“存殁两呜呼”。诗人以“乘黄”“颜鲍”指高、李,以“凡马”自比,而且常常愿尽“抚孤”的义务,对高、李的尊恭和思念,也表明了三人之间的情深意笃,同时也看出商丘之游对诗人来说是美好,不能忘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居留夔州。诗人故地重游,触动诗人对李白、高适亡友的怀念,作《昔游》续篇。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111篇)

猜你喜欢

遣怀

唐代杜甫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

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

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

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

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

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

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

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

唐代杜甫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

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以诗代书答元丹丘

唐代李白

青鸟海上来,今朝发何处?

口衔云锦书,与我忽飞去。

鸟去凌紫烟,书留绮窗前。

开缄方一笑,乃是故人传。

故人深相勖,忆我劳心曲。

离居在咸阳,三见秦草绿。

置书双袂间,引领不暂闲。

长望杳难见,浮云横远山。


送客之江宁

唐代韩翃

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

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

千闾万井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

楚云朝下石头城,江燕双飞瓦棺寺。

吴士风流甚可亲,相逢嘉赏日应新。

从来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定却人。(定却 一作:味可)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唐代杜甫

使君高义驱今古,寥落三年坐剑州。

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路经滟滪双蓬鬓,天入沧浪一钓舟。

戎马相逢更何日?春风回首仲宣楼。


沉醉东风·息斋画竹

元代徐再思

葛陂里神龙悦形,丹山中彩凤栖庭。风吹粉箨香,雨洗苍苔冷,老仙翁笔底春生。明月阑干酒半醒,对一片儿潇湘翠影。


饮酒 十四

魏晋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

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送客归京

唐代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

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

宋代苏轼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唐代李白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

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

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