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虎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虎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jiǔ niú èr hǔ zhī lì九牛二虎之力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比喻非常大的力气。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三折:“兄弟,你不知他靴尖点地,有九牛二虎之力,休要放他小歇。”
yáng rù hǔ qún羊入虎群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窃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láng cān hǔ yān狼飡虎咽见“狼餐虎咽”。
qián mén q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前门去虎,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你想,那样多的草莽英雄又闯进了成都城,这不正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luō hǔ xū捋虎须捋:抚摩。比喻触犯有权势的人或冒着很大的风险。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太公道:‘好却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须。’”
hǔ yuè lóng xiāng虎跃龙骧骧:马首昂举,上举;龙骧:比喻气概威武。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明·方孝孺《尚友五赞·诸葛武侯》:“综核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骧,天下震恐。”
yǐn hǔ zì wèi引虎自卫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qín lóng zhuō hǔ擒龙捉虎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直教打翻拽象拖牛汉,攧倒擒龙捉虎人。”
qín lóng fù hǔ擒龙缚虎缚;绳绑。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明·沈璟《义侠记·秘计》:“定下擒龙缚虎万全计,看他遭罗网怎生逃避?”
qín hǔ ná jiāo擒虎拿蛟蛟:传说中能发洪水的龙。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准备擒虎拿蛟计,银山铁壁撞将来。”
hǔ kǒu bá yá虎口拔牙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元 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hǔ tóu shé wěi虎头蛇尾头大像老虎一样;尾巴像蛇一样细。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元 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lóng wēi hǔ zhèn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梁鹄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
yǔ hǔ tiān yì与虎添翼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
chuí ěr hǔ kǒu垂饵虎口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践戎马之地,足历王庭,垂饵虎口。”张铣注:“垂饵,犹送食也。”
hǔ pí yáng zhì虎皮羊质质:本性。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西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wèi zhī rú hǔ畏之如虎畏:害怕。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人很威严或凶狠。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渐人畏之如虎。”
wèi dí rú hǔ畏敌如虎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明·徐光启《谨申一得以保万全疏》:“自然人贾勇,何至如今畏敌如虎,视营伍如蹈阱乎?”
dú zuò qióng shān,fàng hǔ zì wèi独坐穷山,放虎自卫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晋·常璩《华阳国志·公孙述刘二牧志》:“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zuò shān kàn hǔ dòu坐山看虎斗比喻暂不介入双方的斗争中,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都是全桂子的本事。”
huà hǔ huà pí nán huà gǔ画虎画皮难画骨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一山不藏二虎比喻两人不能相容。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gān mào hǔ kǒu甘冒虎口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曰:“丰知绍将败,败则己必死,甘冒虎口以尽忠规,烈士之于所事,虑不存己。”
shī wēi shèng hǔ狮威胜虎胜:胜过,超过。狮子的威力超过老虎。比喻妇人十分悍妒。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狮威胜虎,蛇毒如刃。”
yàn hàn hǔ jǐng燕颔虎颈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lóng zhēng hǔ yǎn龙睁虎眼形容蛮横霸道。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5回:“他家一门都是龙睁虎眼的脚色,只有三老还是个盛德人。”
láng tūn hǔ cān狼吞虎餐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3回:“他们把饭煮熟,菜烧好,聚在一起,就在村前打麦场上,狼吞虎餐的吃。”
láng tūn hǔ shì狼吞虎噬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你辟私门,贿赂行,半朝臣,皆从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
láng cān hǔ shì狼餐虎噬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净盘将军,若有人请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将各样好下饭,狼餐虎噬,则一顿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号为净盘将军。”
tán hǔ sè biàn谭虎色变谭:同“谈”;色:脸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有光生长穷乡,谭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shǐ hǔ chuán é豕虎传讹同“豕亥鱼鲁”。清·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序》:“而世之考古者,拾班范之一言,擿沈箫之数简,兼有竹素烂脱,豕虎传讹,易斗分作升分。”
měng hǔ shēn shān猛虎深山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lóng huà hǔ biàn龙化虎变《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chū lín rǔ hǔ出林乳虎乳虎:尚在吃奶的小虎。走出树林的小老虎。比喻勇猛的小将。清·钱彩《说岳全传》:“兀术哪里敌得住这三个出林乳虎,直杀得两肩酸麻,浑身流汗。”
qiáo lóng huà hǔ乔龙画虎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0回:“他自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胡哨,乔龙画虎,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yǎng hǔ wéi huàn养虎为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自己反手其害。
lóng fān hǔ dào龙幡虎纛将帅之旗。明·陈子龙《少将行》:“五营画戟青茫茫,龙幡虎纛云霞墙。”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坐山观虎斗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hú hǔ zhī wēi狐虎之威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
hú jiè hǔ wēi狐藉虎威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宋书 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
hǔ xué dé zǐ虎穴得子比喻诗文贴切中肯。明·郎瑛《七修类稿·佛顶菊》:“先生之作,诚可谓虎穴得子矣!”
chī shì hǔ gù鸱视虎顾见“鸱视狼顾”。《淮南子·精神训》:“真人之所游,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凫浴猿躩,熊经鸟伸,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
láng gù hǔ shì狼顾虎视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tān rú hǔ láng贪如虎狼像猛虎和恶狼一样贪婪。形容贪婪无厌。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大乘赞》:“心行贪如虎狼。”
rú láng rú hǔ如狼如虎见“如狼似虎”。《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rú lóng sì hǔ如龙似虎形容勇猛有活力。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九回:“云气变幻无穷,倏忽如龙似虎。人情世态,大率相同。”
qián mén j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明 李贽《史纲评要 周纪 显王》:“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未知是祸是福。”
lóng xiāng hǔ bù龙骧虎步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三国 魏 嵇康《卜疑》:“将如毛公蔺生之龙骧虎步,慕为壮士乎?”
mò yǔ zhī hǔ没羽之虎比喻怪石。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六卷:“楚能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石也。”
hǔ xiào fēng shēng虎啸风生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北史·张定和传论》:“虎啸生风,龙腾云起,英贤奋发,亦各因时。”
hǔ xiào fēng chí虎啸风驰啸:兽类的长声吼叫。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夫虎啸风驰,龙兴云属,故重华立而元凯升,辛受生而飞廉进。”
chái hǔ sì nüè豺虎肆虐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汉·张衡《南都赋》:“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初生之犊不畏虎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rú hǔ dé yì如虎得翼同“如虎傅翼”。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二狐有将相之才,今从重耳,如虎得翼。”
lǎo hǔ pì gǔ老虎屁股形容十分棘手的事情或危险的处境。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
hǔ fù wú quǎn zǐ虎父无犬子勇猛的父亲不会生出一般的孩子。用于夸奖别人的子辈。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最后的贵族》:“以十九岁之妙龄弱质,凌数千里之莽涛瘴雾,亦可谓虎父无犬子也。”
lóng yín hǔ xiào龙吟虎啸吟:鸣、叫;啸:兽类长声吼叫。像龙一样长鸣;像虎一样咆哮。原比喻同类事物互相感应。现多比喻吟诵的声音抑扬顿挫。也用以形容响声洪大;气势盛大。唐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hǔ xiào lóng yín虎啸龙吟啸:兽类大声吼叫;吟:鸣。像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比喻声音洪大或英雄豪杰叱咤风云。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2卷:“经云: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又云:虎啸龙吟,物类相感,岂谬言哉!”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两虎相争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战国策 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 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明 徐元《八义记 张维评话》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bì yǒu yī shāng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hǔ xué láng cháo虎穴狼巢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hǔ xué lóng tán虎穴龙潭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0回:“抵住孔宣的刀。二将又战在虎穴龙潭之中。”
lóng tán hǔ xué龙潭虎穴潭:深水坑;穴:动物的窝。龙潜居的深潭;虎藏身的穴窝。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有分教,卢浚义撇却锦簇珠围,来试龙潭虎穴。”
jù láng jìn hǔ拒狼进虎见“拒虎进狼”。吕志伊《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
kāi xiá chū hǔ开柙出虎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zhào māo huà hǔ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1回:“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quǎn画虎不成反类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同“画虎不成反类狗”。唐 刘知幾《史通 六家》:“如君懋《隋书》,虽欲祖述商周,宪章虞夏,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jiàng mén hǔ zǐ将门虎子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三月夫《吴三贵·异象少年》:“将门虎子!这孩子面相极佳,将来说不定会是国之栋梁啊!”
è hǔ pū shí饿虎扑食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冲去。明 吴承恩《西游记》:“双手使降妖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
fú hǔ xiáng lóng伏虎降龙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láng tūn hǔ yàn狼吞虎咽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tóu bì chái hǔ投畀豺虎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诗经 小雅 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huà hǔ kè hú画虎刻鹄①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东观汉记 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饬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huà hǔ bù chéng fǎn lèi gǒu画虎不成反类狗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转》:“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hǔ tóu shǔ wěi虎头鼠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lóng chí hǔ zhòu龙驰虎骤谓群雄逐鹿。明·沈寿民《江上行》:“龙驰虎骤真人出,手挽经纶分乱麻。”
sān yán é hǔ三言讹虎犹三人成虎。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
xióng hǔ zhī shì熊虎之士熊虎:猛兽。指勇猛之士。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方今二贼未灭,戎车亟驾,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
guān mén yǎng hǔ,hǔ dà shāng rén关门养虎,虎大伤人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0回:“古人说的‘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这个东西,如何养得熟的。”
hǔ fú lóng jié虎符龙节虎符:古代铜制虎形兵符;龙节:古代邦国使臣用的金制龙形凭证。比喻重要的凭证唐·卢纶《送从叔牧永州》诗:“虎符龙节昭歧路,何苦愁为江海人。”
è hǔ féng yáng饿虎逢羊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yáng zhì hǔ xíng羊质虎形质:本性。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慈溪太后演义》第13回:“看似新机勃发,政局昌明,其实是徒袭皮毛,未得精髓,羊质虎形,济什么事?”
lóng fēi hǔ tiào龙飞虎跳喻笔势遒劲奔放。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龙飞虎跳之喻,尚未足云,洵书中集大成手也。”
hǔ tǐ xióng yāo虎体熊腰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
è hǔ bù shí zǐ恶虎不食子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山僧失口曰:‘恶习虎不食子。’”
jiǔ hǔ shī lóng酒虎诗龙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清·丘逢甲《东山酒楼次柳汀韵》:“狂饮且共楼头醉,酒虎诗龙各自豪。”
fèng tàn hǔ shì凤叹虎视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李善注:“凤以喻文也,虎以喻武也。叹犹歌也。取美壮之意。”
lā dà qí zuò hǔ pí拉大旗作虎皮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lóng téng hǔ yuè龙腾虎跃腾、跃:跳起;跳跃。像龙那样飞腾;像虎那样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也作“龙跳虎跃。”唐 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圣人受命,贤人受任;龙腾虎跃,风流云蒸,求之精微,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
hǔ bèi xióng yāo虎背熊腰如虎般宽厚的背;似熊样粗壮的腰。形容人的身体魁梧强壮。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这厮倒是一条好汉……哦,是虎背熊腰。”
pán lóng wò hǔ盘龙卧虎盘;盘旋;屈曲。盘屈的龙;卧居的虎。常比喻隐藏的人才。
gōng lín jīn hǔ宫邻金虎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汉 应劭《汉官仪》:“不制之臣,相与比周,比周者宫邻金虎。宫邻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进,与君为邻。”
huà hǔ lèi quǎn画虎类犬画虎画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伦不类。唐 刘知幾《史通 六家》:“观其所述乃似《孔子家语》、临川《世说》,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也。”
lóng pán hǔ yào龙盘虎拏虬曲苍劲貌。明·何景明《古松歌》:“龙盘虎拏终有神,白骨苍鳞半枯死。”
qiāo shān zhèn hǔ敲山振虎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这要不用个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个了当?”
lǎo hǔ jiè zhū,xiàng gōng jiè shū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dú zuò qióng shān,yǐn hǔ zì wèi独坐穷山,引虎自卫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3回:“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hǔ bào láng chóng虎豹狼虫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吓得磕头礼拜。”
bēi gōng shì hǔ杯弓市虎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詧盦《学界风潮记 天津商学界之活动》:“同时传来上海有罢市之说,以致杯弓市虎,危机伺伏,人心恐惶,险状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