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dào

治道


拼音zhì dào
注音ㄓˋ ㄉㄠˋ


词语解释

治道zhì dào

  1. 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

  2. 修筑道路。

引证解释

  1. 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

    《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
    宋•王安石 《答曾公立书》:“治道之兴,邪人不利。”
    王闿运 《<尚书大传>序》:“然就其断章,寻与宏旨,足以佐治道,存先典,明古训,雄文章。”

  2. 修筑道路。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治道二岁,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费以巨万计。”
    《新唐书·韩琬传》:“永淳 时, 雍丘 令 尹元贞 坐妇女治道免官,今妇夫女役常不知怪。”

网络解释

治道

治道,汉语词汇,常见于文言文,

拼音:zhì dào

释义:1、指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2、修筑道路。

分字解释


※ "治道"的意思解释、治道是什么意思由汉字笔记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治道造句


  • 1.朕暗于行事,尤阙治道,孤立在上,如临深谷。

    2.贵法。令之必行,必行则治道通,通则民大利。

    3.虽永念治道,志存昧旦,愿言傅岩,发想宵寐,而丘园之秀,藏器未臻,物情民隐,尚隔视听。

    4.实践表明,照抄照搬他国的法治道路模式行不通,会水土不服,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

    5.首先他认为赏罚是君主御下之利器,驱策臣下的重要工具,用得恰当即可劝善惩恶,有益治道。

    6.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7.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馀人。

    8.每年记住一个“电报挂号”般的名词,不妨碍市民对整治道路的积极评价,只因杭州主城区这样人口稠密、交通频繁之地,对道路资源的需求是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