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

异同


拼音yì tóng
注音ㄧˋ ㄊㄨㄥˊ

词性名词
繁体異同

词语解释

异同yì tóng

  1. 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别异同

    where two things coincide and where they do no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2. 异议。

    objection; dissent;

  3. 不一样,不一致。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different;

引证解释

  1. 亦作“异同”。

  2. 不同和相同之处。

    《汉书·朱云传》:“自 宣帝 时善 梁丘氏 説, 元帝 好之,欲考其异同,令 充宗 与诸《易》家论。”
    南朝•梁 江淹 《知己赋》:“论十代兮兴毁,访五都兮异同。”
    唐•司马贞 《<史记索隐>序》:“逮至 晋•末,有中散大夫 东莞 徐广 始考异同,作《音义》十三卷。”

  3. 不同;不一致。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宋•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古之经书,皆有别本,其用字多异同。”
    清•黄宗羲 《<陆石溪先生文集>序》:“余选 明 文近千家,其间多与实録异同,盖实録有所隐避,有所偏党,文集无是也。”

  4. 引申为反对。

    唐•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刘仁轨 为左僕射,暮年颇以言词取悦诉者,户部员外 魏克己 断案,多为 仁轨 所异同。”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先帝在位久,德泽在人,故一日晏驾,天下奉戴嗣君,无一人敢异同者。”
    清•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秋谷 不满 渔洋,故与异同。”

  5. 反对意见;异议。

    《宋书·谢灵运传》:“灵运 构扇异同,非毁执政。”
    《北史·尉迟迥传》:“乃与羣公会议,诸将多有异同。”
    林长民 《参议院一年史·沿革》:“袁世凯 於阁议中颇主张速与 俄 人交涉,独 许世英、刘揆一 及 如浩 持异同。”

国语辞典

异同yì tóng

  1. 相同和相异的地方。

    《汉书·卷六七·朱云传》:「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
    南朝梁·江淹〈知己赋〉:「论十代兮兴毁,访五都兮异同。」

  2. 不一致。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网络解释

异同

【拼音】yì tóng

【释义】

1.不同和相同之处。

2.不同;不一致。

3.引申为反对。

4.反对意见;异议。

分字解释


※ "异同"的意思解释、异同是什么意思由汉字笔记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异同造句


  • 1.最后,本文对两大法系国家被害人在诉讼地位问题上的异同点进行了简要的小结。

    2.琉球人真的很向往回归中国吗?琉球和香港的异同。

    3.慧远的弟子慧观,也从罗什请问佛学,研核异同,详辩新旧。

    4.张莹告诉记者,从2011年开始,她就走访搜集香云纱的相关资料,了解香云纱的起源、名称来由、香云纱特性以及莨绸异同等。

    5.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6.所谓本校法,即“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缪误。

    7.阁下何人,还不现身,行此龌龊之事,与鼠耗之辈有何异同?

    8.明帝即位,便有改正朔之意,朝议多异同,故持疑不决。

    9.嬴、李以小人而陵轹苍生,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

    10.胁而为恶终持默,何异同谋害人魔。

    11.可见,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这一法治原则自古到今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12.博士罄悬河之辩,侍中竭重席之奥,考正亡逸,研核异同,积滞群疑,涣然冰释。

    13.他善于观察和比较各处山水的异同,感受寒暑易节的变化,从中捕捉具有特征性的东西。

    14.置州都者,本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也。

    15.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6.羊祜不先博谋于朝臣,而密与陛下共施此计,故益令朝臣多异同之议。

    17.另外,曹聚仁把读古书看得太神圣了,一定要读真经,一定要从考证甚至考古入手,一定要懂古文家今文家宋学家汉学家的异同,才能读古书。

    18.媒体的报道不可能与事实形成纤毫不爽的对位,报道的真实性要求并不拒绝个别词汇出现异同的情形。

    19.于是尚书外郎独孤悊以儒显,给事中许敬宗推悊确论,义方引逮百家异同,连拄悊,直出其上。

    20.傅氏校书时总是兼采不同的异本,辨其异同优劣,兼别其递嬗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