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仁柔寡断仁柔寡断的故事

仁柔寡断的成语故事


拼音rén róu guǎ duàn

基本解释谓柔弱而缺乏主见。

出处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则仁柔寡断之主,汉献、唐昭之俦耳!”


暂未找到成语仁柔寡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仁柔寡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刀两断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一笔勾断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一视同仁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七断八续《秦并六国平话》卷中:“应荣圣刀头引举三军喊杀,秦兵败走,东砍西伐,七断八续。”
不仁不义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不断如带《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
临机立断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淮扬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临机能断《北史·樊子盖传论》:“子盖雅有干局,质性方严,见义而勇,临机能断,保全邦邑,勤亦懋哉!”
临机辄断《新唐书·杜如晦传》:“如晦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
为仁不富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为富不仁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主观臆断
义断恩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义浆仁粟清 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易缠头之金,义浆仁粟不匮矣;辍秉烛之晷,读书治生有余矣。”
九回肠断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买卖不成仁义在梁斌《红旗谱》第一卷:“嫌人家来做买卖,买卖不成仁义在,打倒人家干吗?”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亲仁善邻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五父谏曰:‘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君其许郑。’”
仁义之兵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仁义之师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吾欲兴仁义之师,伐无道之主,汝安敢逆吾意!”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九回:“君候起仁义之师,吊民伐罪,四海引领而望,孰不归心?”
仁义君子《晋书·刑法志》:“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义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于政乎?”
仁义道德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仁人义士明·方孝孺《云敝赞》:“古之仁人义士,视刀锯如饮食。”
仁人君子《晋书 刑法志》:“刑之则止,而加之斩戮,戮过其罪,死不可生,纵虐于此,岁以巨计,此乃仁人君子所不忍闻,而况行之政乎?”
仁人志士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育群物而不倦,有似仁人志士,是仁者之所以乐山也。”
仁同一视《元典章·诏令一·成宗立皇太子诏》:“於戏!庆衍无疆,既正名于国,本仁同一视,尚均福于黎元。”
仁心仁术《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