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鼓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鼓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dà zhāng qí gǔ大张旗鼓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清 张春帆《宦海》:“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
gǔ fù ōu gē鼓腹讴歌拍着肚皮唱歌。指吃得饱而歌颂世道好。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文准禅师》:“鼓腹讴歌笑不彻。”
gǔ shuāi lì jìn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gǔ chún zǎ shé鼓唇咋舌同“鼓唇摇舌”。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欲以罔利。”
pāo jīn qì gǔ抛金弃鼓金:锣。抛下助战用的锣与鼓。形容被打败而逃走。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俺如今不须用刀死追复,他每都抛金弃鼓,领着残卒,离营撇寨那厢扑。”
gǔ yuè qí míng鼓乐齐鸣击鼓和奏乐声一齐响。形容热闹景象。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众起来,鼓乐齐鸣。”
gǔ zào ér jìn鼓噪而进鼓噪:擂鼓和呐喊。擂鼓呐喊,大张声势地向前冲去。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七年》:“越子为左右句举,使夜或左或右,鼓噪而进。”
qiāo biān gǔ敲边鼓比喻从旁帮腔或助势。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这话须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们旁人只能敲敲边鼓。”
chóng zhāng qí gǔ重张旗鼓重:重新;旗鼓:古时作战用的旌旗与战鼓。比喻失败或受挫折后,重新整顿与组织力量,准备再干。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48回:“圣清室已覆,袁为总统,他自然重张旗鼓,又复上台。”
yáng luó dǎo gǔ扬锣捣鼓扬:摇。比喻大声张扬,喧哗吵闹。曾朴《孽海花》第23回:“料想雯青这回必然要扬锣捣鼓的大闹,所以张夫人身虽在这边,心却在那边。”
gǔ jiǎo qí míng鼓角齐鸣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kāi tái luó gǔ开台锣鼓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我的粗枝大叶的东西,就当作一番开台锣鼓好了。”
qiāo luó dǎ gǔ敲锣打鼓①谓欢庆祝贺。②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贴贴,敲锣打鼓。”
dāng miàn luó,duì miàn gǔ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1回:“他听见俺娘说不拘几时要对这话,他如何就慌了。要是我,你两个当面锣、对面鼓的对不是!”
diào shé gǔ chún掉舌鼓唇炫耀口才,夸夸其谈。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9回:“妆女的呈娇献媚,令人消魂;耍丑的掉舌鼓唇,令人捧腹。”
chě gǔ duó qí扯鼓夺旗形容作战勇敢。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统雄兵劈面相持,驱貔虎扯鼓夺旗。”
xuán yáng jī gǔ,è mǎ tí líng悬羊击鼓,饿马提铃悬:吊挂。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把铃吊在饿马的蹄子上发出声音。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楔子:“俺今夜倒下个空营,着悬羊击鼓,饿马提铃。”
xián ér gǔ zhī弦而鼓之弦:琴弦,装上弦;鼓:弹。装上弦开始弹奏音乐。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shāi luó léi gǔ筛锣擂鼓敲锣打鼓。形容大声吵闹。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8回:“翻筋斗,竖蜻蜓当街上筛锣擂鼓,无所不为的玩耍。”
bài gǔ zhī pí败鼓之皮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唐 韩愈《进学解》:“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hán bǔ ér xī,gǔ fù ér yóu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含哺:口含食物;鼓腹:手拍肚皮。口含食物,饱食挺腹。形容人过着安乐的生活。战国·宋·庄周《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gǔ chún yáo shé鼓唇摇舌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 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
mèn zài gǔ lǐ闷在鼓里被包在鼓里面。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坐井观天,闷在鼓里,怎么行?”
xuán gǔ dài zhuī悬鼓待椎《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因以“悬鼓待椎”喻急不可待。《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记》:“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舍有鼓为妖。坐未几,鼓自风滚至庭不已,民舍皆股栗。仲淹徐谓纯仁曰:‘此鼓久不击,见好客至,故自来庭以寻槌耳。’令纯仁削槌以副之,其鼓立碎。”
yáng fān léi gǔ扬幡擂鼓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如今是扬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见了。”
gǔ shé yáo chún鼓舌摇唇同“鼓唇摇舌”。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yáng líng dǎ gǔ扬铃打鼓比喻大声张扬。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要是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
gǔ yuè xuān tiān鼓乐喧天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五代史平话 汉史》:“笙歌聒地,鼓乐喧天。”
yǎn qí xī gǔ偃旗息鼓偃:放倒;息:停止。原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cūn xiāo shè gǔ村箫社鼓指民间鼓乐。
hán bǔ gǔ fù含哺鼓腹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庄周《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gǔ fù hán bǔ鼓腹含哺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哺:口中所含的食物。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bù gǔ léi mén布鼓雷门布鼓:用布蒙的鼓;雷门:古代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东汉 班固《汉书 王尊传》:“毋持布鼓过雷门。”颜师古注:“雷门,会稽城门也,有大鼓,越击此鼓,声闻洛阳,故尊引之也。布鼓,谓以布为鼓,故无声。”
zhāo zhōng mù gǔ朝钟暮鼓佛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唐 李咸用《山中》诗:“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gǔ fù ér yóu鼓腹而游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饱食挺腹,悠闲游玩。形容太平时代人们过着安乐的生活。战国·宋·庄周《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其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luó qí gǔ bù qí锣齐鼓不齐比喻人到不齐或条件不具备。
pò gǔ luàn rén chuí破鼓乱人捶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冯骥才《神鞭》:“好啊!破鼓乱人捶呀!等三爷把傻巴儿的辫子揪下来,就砸你的铺子!”
fēng gǔ bù xī烽鼓不息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晋宋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gǔ jiǎo xiāng wén鼓角相闻鼓角:鼓和号角。形容军队戒备不懈,纪律森严。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shōu luó bà gǔ收锣罢鼓停止敲击锣鼓。比喻结束,结尾。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骨肉团聚,不过欢笑一场,以此收锣罢鼓,有何趣味。”
jiāo zhù gǔ sè胶柱鼓瑟胶:用胶粘住;柱:瑟上调音用的短木;鼓:弹奏;瑟:一种古乐器。用胶把柱粘住;再去弹瑟;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yǎn qí pú gǔ偃旗仆鼓见“偃旗息鼓”。宋·苏洵《权书·法制》:“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
gǔ pén zhī qī鼓盆之戚旧指死了妻子。先秦 庄周《庄子 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dǎ tuì táng gǔ打退堂鼓退堂: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封建官吏在退堂前;差役要打退堂鼓;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向后退缩。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zhōng gǔ zhuàn yù钟鼓馔玉谓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唐·李白《将进酒》诗:“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yǎn qí wò gǔ偃旗卧鼓见“偃旗息鼓”。《梁书·王僧辩传》:“及贼前锋次江口,僧辩乃命众军,乘城固守,偃旗卧鼓,安若无人。”
fú gǔ xiāng yìng桴鼓相应用鼓槌击鼓,鼓就发声。比喻相互应和,配合紧密。东汉 班固《汉书 李寻传》:“顺之以善政,则和气可立致,犹桴鼓之相应也。”
zhòng zhèn qí gǔ重振旗鼓见“重整旗鼓”。清·湘灵子《轩亭冤·惊梦》:“侬欲重振旗鼓,烦你拟篇男女平权文劝戒女子。”
jīn gǔ qí míng金鼓齐鸣金鼓:古时军队演习、作战时用以助军威、壮声势的金钟和战鼓。金钟战鼓一齐鸣响。形容战斗激烈;士气高昂。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金鼓以声气也。”
gǔ chuī xuān tián鼓吹喧阗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离店家不上五六里之地,只是后面鼓吹喧阗,回头观看,灯火烛天。”
mì luó jǐn gǔ密锣紧鼓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8章:“如今村子上在密锣紧鼓地查什么阴谋,你走路也得当心呵,要带眼识人。”
wò gǔ yǎn qí卧鼓偃旗卧鼓:停止敲鼓;偃旗:放倒旗子。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周书·王思政传》:“东魏太尉高岳、行台慕容绍宗、同刘丰生等,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城内卧鼓偃旗,若无人者。”
jīn gǔ lián tiān金鼓连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连天:响彻云霄。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明 陈汝元《金莲记 焚券》:“金鼓连天,喊声震地,不是赤眉啸聚,定为碧眼横行,待我出门一看,便知端的。”
yī gǔ zuò qì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hóng zhěng qí gǔ重整旗鼓重:重战;整:整顿;整治;旗鼓:古代作战时用来发号令的旌旗和战鼓;用以代表军事力量。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也作“重振旗鼓”。宋 克勤《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第17卷:“法灯重整枪旗,再装甲胄。”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明鼓而攻之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论语 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gǔ jīng bào yǎn鼓睛暴眼眼睛突出的样子。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国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实在是比穿山甲、比猬毛还要难于接近的逆鳞。”
méng zài gǔ lǐ蒙在鼓里比喻受人蒙蔽,对有关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知道。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2回:“只可怜同秀如蒙在鼓里。”
pū qí xī gǔ仆旗息鼓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新唐书·南蛮传》:“会蛮踵来,还攻大度河,仆旗息鼓。”
gǔ pò zhòng rén chuí鼓破众人捶指众人群起攻击落魄失势之人。马烽《吕梁英雄传》第32回:“人常说:墙倒众人推,鼓破乱人捶。”
liǎng bù gǔ chuī两部鼓吹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南齐书·孔稚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shāng yáng gǔ wǔ商羊鼓舞商羊:传说鸟名。商羊飞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变故发生之前的预兆。《孔子家语·辨政》:“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huān xīn gǔ wǔ欢欣鼓舞欢欣:快乐而兴奋;鼓舞:振奋。指快乐得欢舞跳跃。形容非常高兴;非常振奋。宋 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léi gǔ míng jīn擂鼓鸣金金:指锣。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元·无名氏《午时牌》第二折:“我今日传了将令,则要您记的叮咛:也不许摇旗呐喊,也不许擂鼓鸣金。”
mù gǔ chén zhōng暮鼓晨钟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之声。比喻令人警觉醒悟的学说或言论。形容僧尼那样寂寞单调的生活。南北朝 庚信《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月史》:“戍楼鸣夕鼓,山寺响晨钟。”
gǔ fù hán hé鼓腹含和吃饱肚子,和乐相处。形容太平欢乐。严复《主客平议》:“煕皞之民,耕三馀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
juǎn qí xī gǔ卷旗息鼓犹偃旗息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清 孙郁《绣帏灯 公讨》:“须等那不贤之妇亲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鼓,暂宽一时。”
yáo chún gǔ huì摇唇鼓喙犹言摇唇鼓舌。明·宋濂《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唇鼓喙,诩诩相夸奖。”
gǔ wǔ huān xīn鼓舞欢欣同“欢欣鼓舞”。《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一个个鼓舞欢欣,出门上马而去。”
jī gǔ míng jīn击鼓鸣金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羊放马。”
yī gǔ yī bǎn一鼓一板鼓、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两者不可分离,因以喻互相帮衬。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公子身边最讲得话、像心称意的,有两个门客……大小事多要串通得这两个,方才弄得成。这两个一鼓一板,只要公子出脱得些,大家有味。”
wò qí xī gǔ卧旗息鼓息鼓: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三事曰:“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酒。”
dǎ dāng miàn gǔ打当面鼓比喻有话当面说,不背后议论。罗旋《南国峰烟》:“你怎么想就怎么说,噼哩啪拉,把什么都摆出来,打当面鼓,不敲背后锣,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同志。”
gǔ nǎo zhēng tóu鼓脑争头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全元散曲·柳营曲·风月担》:“勤儿每正鼓脑争头,斗喧呼谢馆秦楼。”
jī rǎng gǔ fù击壤鼓腹原谓人民吃得饱,有余闲游戏。后用为称颂太平盛世之典。《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chén zhōng mù gǔ晨钟暮鼓暮:傍晚。佛教规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钟。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宋 陆游《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gǔ shé xiān huáng鼓舌掀簧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谓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清·胡泉《貂裘换酒·题〈聊斋志异〉》词:“笔墨久抛荒,懒劳神雕虫小技,鼓舌掀簧。”
jié gǔ cuī huā羯鼓催花羯鼓:两面蒙皮,腰部较细的一种鼓。敲击羯鼓,使杏花早开。唐·南卓《羯鼓录》载:唐玄宗喜好羯鼓,曾经在内庭击鼓,并且自己做了一曲《春光好》。当时正赶上庭中杏花开放,唐玄宗笑着说:“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
yú yáng pí gǔ渔阳鼙鼓渔阳:地名,现河北省蓟县,唐时安禄山驻军在此;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渔阳郡响起了战鼓。指有战事发生。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jīn gǔ xuān tiān金鼓喧天金鼓:古时作战,用金钟和战鼓指挥士兵,击鼓表示前进,鸣金表示后退。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公子偃命军中举火,一时金鼓喧天,直前冲突。”
gǔ chún nòng shé鼓唇弄舌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今已陷之于丧亡,尚不自耻,犹敢鼓唇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
gǔ zào sì qǐ鼓噪四起鼓噪:鸣鼓喧哗。四面战鼓响起,声势浩大。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以疑兵惊之。”
táo róng gǔ zhù陶熔鼓铸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gǔ dāo tú zhě鼓刀屠者鼓刀:动刀。宰杀牲畜的屠夫。指社会地位低下的人。战国·楚·屈原《离骚》:“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bì gǔ sàng tún敝鼓丧豚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故伤于湿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cháo zhōng mù gǔ朝锺暮鼓见“朝钟暮鼓”。
huān xīn gǔ wǔ欢忻鼓舞形容欢乐振奋,感情激动。清·王夫之《读通鉴论·三国》:“故因名以劝实,因文以全质,而天下欢忻鼓舞于敦实崇质之中。”
yáo wěn gǔ shé摇吻鼓舌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泛指卖弄口才。宋·陈亮《辩士传序》:“一时鲜廉寡耻之徒往来乎其间,摇吻鼓舌,劫之以势,诱之以利。”
gǔ zú gàn jìn,lì zhēng shàng yóu鼓足干劲,力争上游鼓:鼓动,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把劲头鼓足,努力争取进入先进行列。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luó gǔ xuān tiān锣鼓喧天喧:声音大。锣鼓的声音震天响。用敲锣打鼓来表示喜庆的意思。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huān hū gǔ wǔ欢呼鼓舞形容欢乐兴奋之极。宋·苏轼《缴进免五谷力胜税钱议札子》:“去岁扈从南郊,亲见百姓父老,瞻望圣颜,欢呼鼓舞。”
dà luó dà gǔ大锣大鼓形容大肆宣扬。邹韬奋《萍踪忆语》:“我们一方面看着有些人替罗斯福‘复兴计划’大锣大鼓地吹着,一方面再看看所谓‘御用工会’的潜势力。”
xuán yáng dǎ gǔ悬羊打鼓悬:吊挂。把羊吊起来,使羊脚乱动击鼓。古代作战时使用空营诱惑敌人。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7回:“又暗令兵士通知各位元帅,将各营虚设旗帐,悬羊打鼓。”
gǔ wǔ huān xīn鼓舞欢忻同“欢欣鼓舞”。
huān biàn gǔ wǔ欢忭鼓舞见“欢忻鼓舞”。
jǐn luó mì gǔ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刘绍棠《狼烟》:“绿树葱茏的太子镇里,传出一阵阵紧锣密鼓的喧响。”
gǔ shé yáng chún鼓舌扬唇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扬唇,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
gǔ wěn nòng shé鼓吻弄舌鼓弄唇舌。《花月痕》第四四回:“又有一个枭鸟,在秋心院上,鼓吻弄舌,叫得跛脚毛发森竖!”
chóng dǎ gǔ,lìng kāi zhāng重打鼓,另开张重:重新。比喻重新开始,另起炉灶。老舍《二马》第四段:“搬家,跟父亲痛痛快快的说一回,或者甚至闹一回,闹完了,重打鼓,另开张,干!”
gǔ fù jī rǎng鼓腹击壤同“击壤鼓腹”。《隋书·儒林传·何妥》:“上古之时,未有音乐,鼓腹击壤,乐在期间。”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凿井耕田者不知自然,鼓腹击壤者不知帝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