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李郭仙舟李郭仙舟的故事

李郭仙舟的成语故事


拼音lǐ guō xiān zhōu

基本解释《后汉书·郭太传》载,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从宾望之,以为神仙,故称“李郭仙舟”。后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出处《后汉书·郭太传》载,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从宾望之,以为神仙,故称“李郭仙舟”。


暂未找到成语李郭仙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李郭仙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李代桃僵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道骨仙风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铁郭金城清·冯桂芬《公启曾协揆》:“大军一至,朽珠枯木亦助声威;大军不至,则铁郭金城将沦灰烬。”
破釜沉舟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飘飘欲仙清 刘鹗《老残游记》:“到了次日,老残起来,见那天色阴得很重,西北风虽不甚大,觉得棉袍子在身上有飘飘欲仙之致。”
逆水行舟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刻舟求剑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桃李满天下唐 白居易《春和令公绿野堂种花》:“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投桃报李《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张冠李戴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论》:“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木已成舟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据你说来,则木已成舟,实难挽回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顺水推舟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你休得顺水推舟,偏不许我过河拆桥。”
凡桃俗李明·王冕《题墨梅图》:“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敌国通舟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舟车劳顿钱钟书《围城》第二章:“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李广未封唐·杜甫《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避李嫌瓜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李下晋 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吞舟是漏《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吞舟之鱼《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