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士农工商士农工商的故事

士农工商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ì nóng gōng shāng

基本解释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出处《管子 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 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暂未找到成语士农工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士农工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名士风流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8回:“往上一瞧,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着的一群俊俏后生,心中欢喜不尽,暗说道:‘踏破芒鞋没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斗方名士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共商国是
分工合作沈从文《常德的船》:“有些家中人说不定还留在县里,经营一种不必要本钱的职业,分工合作,都不闲散。”
饱学之士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之胜事乎?”
国士无双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不栉进士唐 朱揆《谐噱录 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海岱清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
士饱马腾唐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元·虞韶《日记故事》:“道逢一老妪,磨铁杵。白问:‘将欲何用?’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还卒业。”
斗酒学士《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商羊鼓舞《孔子家语·辨政》:“且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志士仁人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满将大门闭了,两个促膝细谈。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士死知己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二桃三士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士为知己者死《战国策 赵策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
能士匿谋《孔丛子·对魏王》:“故贤愚共贯,则能士匿谋。”
仁人志士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育群物而不倦,有似仁人志士,是仁者之所以乐山也。”
偷工减料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能工巧匠宋 李恪非《洛阳园记》:“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
神工妙力宋·李清臣《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譬如娲皇,神工妙力,炼石补天。”
筑台募士宋·范仲淹《帝王好尚论》:“汤五聘伊尹,文王躬迎吕望,周公握发吐哺以待白屋之士,郑武公好贤而诗雅歌之,燕昭王筑台募士而智者归之。”
鬼斧神工清 屈大均《端州访研歌和诸公》:“年来岩底采无余,鬼斧神工多得髓。”
知人下士明·李贽《焚书·复麻城人书》:“以此见真正高阳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识才尊贤又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