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意广才疏意广才疏的故事

意广才疏的成语故事


拼音yì guǎng cái shū

基本解释意:意愿,志向。志向远大,但才能浅薄。指志大才疏。

出处宋·杨万里《陈公墓志铭》:“臣素不识浚,亦闻其人意广才疏,虽有勤王之节,安蜀之功,然其败事亦不少。”


暂未找到成语意广才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意广才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得意洋洋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麻痹大意巴金《坚强战士》:“我要当心,不能麻痹大意,我应当找个隐蔽的地方。”
闳意妙指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录中,与《坊记》、《缁衣》、《孔子闲居》、《曾子天圆》比,非《中庸》、《祭义》、《礼运》之伦也。”
心灰意懒元 乔吉《玉交枝 闲适》曲:“不是我心灰意懒,怎陪伴愚眉肉眼?”
回心转意元 高则诚《琵琶记》第31出:“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转意时节,且更耐看如何?”
人才济济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多才多艺《尚书 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见多识广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八斗之才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志满意得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阨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心灰意冷清 梁启超《湖南时务学堂学约》:“非有坚定之力,则一经挫折,心灰意冷。”
意气风发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奇才异能唐 吴兢《贞观政要 择宫》:“臣愚岂敢不尽情,但今未见有奇才异能。”
风流才子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辞简意足元·白珽《湛园静语·叶水心》:“如此数卷,辞简意足,一坐骇然。”
广阔天地毛泽东《<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一文按语》:“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爱才如渴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公才公望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清·无名氏《说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气,吃一点!”
令人满意邓小平《太行区的经济建设》:“合作运动也还不能令人满意。”
众建贤才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心烦意乱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意兴索然《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
风情月意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九回:“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带着风情月意。”
聪明才智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才高七步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三其意《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是时外为御难,内实乞罪,既不见赦,而屠各二三其心,临阵叛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