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东央西告东央西告的故事

东央西告的成语故事


拼音dōng yāng xī gào

基本解释谓到处恳求。

出处《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口里虽如此说,心中割舍不下,依旧又往外边东央西告,只是夜里不进院门了。”


暂未找到成语东央西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东央西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声东击西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奔走相告宋 张孝祥《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诏天下之日,淮民欢呼,奔走相告,自州达之县。”
说东道西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学贯中西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东扶西倒宋 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醿。”
户告人晓西汉 刘向《列女传 梁节姑姊》:“梁国岂可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
东施效颦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晋剧《打金枝》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不可告人清 陈梦雷《闲止书堂集钞》:“其于不可告人之隐,犹未忍宣之于众也。”
东道主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西学东渐《尚书·禹贡》:“东渐于海。”
拆东墙补西墙《中国民歌资料 纳布鞋》:“拆东墙,补西墙,先要顾前方。”
角巾东路《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
东扯西拉《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制台问了几句话,亏他东扯西拉,居然没有露出马脚。”
大江东去宋·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尽付东流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那缘法尽了,往时的情义尽付东流,还要变成了仇怨。”
东扯西拽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别件事,或者有些东扯西拽,东掩西遮,东三西四,不容易说话。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朝西暮东明·无名氏《四贤记·社会》:“朝西暮东,齐、梁、燕、宋,生涯不同。”
夕阳西下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西山日薄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东谈西说鲁迅《书信集 致金肇野》:“近来东谈西说,而其实都无深研究,发议论是不对的。”
自告奋勇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就因着自告奋勇求个恩典,说奴才情愿巴结这个缺!”
日薄西山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西除东荡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俺也曾西除东荡,把功劳立下几桩桩。”
东拉西扯清 曹雪芹《红楼梦》:“更有一种可笑的,肚子里原没有什么,东拉西扯,弄的牛鬼蛇神,还自以为博奥。”
黄牌警告孙力《都市风流》第11章:“戴维发出了黄牌警告,那是威严不可侵犯、不可动摇的警告。”
东倒西歪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中西合璧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这边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萨坐在右首,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