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故事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的成语故事


拼音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

基本解释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

出处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


暂未找到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桃李不言,下自成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爱不释手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矢志不渝《晋书 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无所不为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不厌其烦宋 袁燮《挈斋集》:“贽之先君,不惮其烦,而帝每不能听。”
流言蜚语《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经明行修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左曹陈咸荐骏贤父子,经明行修,宜显以厉俗。”
墨守成规清 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朱尝墨守以为准的也。”
不声不响茅盾《子夜》十一:“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那一定是失败者。”
从容不迫魏兰《<浙案纪略>原序》:“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妄自尊大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满纸空言张庸《章太炎先生问答》:“若二三文人,假一题目,互相研究,满纸空言,何以谓之扰乱治安?”
势不可当《晋书 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武不善作《西游记》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
交浅言深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妖不胜德《史记·殷本纪》:“臣闻妖不胜德。”
痛不欲生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明·沈璟《义侠记·除凶》:“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积不相能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淡,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短褐不全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藜羹不厌,短褐不全,庸非贫贱乎?”
不可多得东汉 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随行就市
低声下气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不动声色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金不换京剧《粉妆楼》第六本:“常言道:败子回头金不换。”
不登大雅之堂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一丝不苟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