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补漏订讹补漏订讹的故事

补漏订讹的成语故事


拼音bǔ lòu dìng é

基本解释补:补充,填满;讹:错误。补充缺漏,订正错误。

出处清·叶廷琯《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王板《史记》之外,并博考他书所引,为之补漏订讹,手钞成帖。”


暂未找到成语补漏订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补漏订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女娲补天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取长补短《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将功补过《晋书 王敦传》:“当令任不过分,役其所长,以功补过,要之将来。”
漏洞百出姚雪垠《<歧路灯>序》:“我们从《歧路灯》中感到亲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种世俗人物,同时也看出来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十全大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5回:“只见一个医生在那里和他诊脉,开了脉案,定了一个十全大补汤加减,便去了。”
拆东墙补西墙《中国民歌资料 纳布鞋》:“拆东墙,补西墙,先要顾前方。”
亡羊补牢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以讹传讹清 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将勤补拙唐 白居易《自到郡斋题二十四韵》:“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
讹以滋讹清 侯方域《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于三人成虎。”
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祸从天降,灾向地上。恰似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
漏网之鱼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网漏于吞舟之鱼。”
讹以传讹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上·爱妾换马》:“不然,长髯紫衣,怪诞幽显之说,何其骇异哉?后人又不考而吟咏焉,讹以传讹也。”
于事无补丁玲《风雨中忆萧红》:“但徒劳的热情虽然常常于事无补,然在个人仍可得到一种心安。”
勤能补拙宋 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
移东补西唐·陆贽《论裴延龄奸蠹书》:“移东就西,便为课续。取此适彼,遂号羡余。”
讹言惑众《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东宫,甲寅,诛西京讹言惑众者。”
囊漏储中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谚者,直语也……邹鲁公云‘囊漏储中’,皆其类也。”
铜壶滴漏唐 温庭筠《鸡鸣埭歌》:“铜壶漏断梦初觉,宝马尘高人未知。”
无补于事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因言今世人多道东汉名节无补于事。”
以功补过《云笈七签》卷九十三:“追悔既往,洗心自新。虽失之于壮齿,冀收之于晚节。以功补过,过落而功全;以正易邪,邪忘而正在。”
不无小补宋 朱熹《朱子全集 尚书一》:“诸家虽或浅近,要亦不无小补,但在详择之耳。”
吞舟是漏《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点水不漏《隋唐演义》第四九回:“罗成见线娘这枝方天戟,使得神出鬼没,点水不漏。”
绝长补短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郁肉漏脯晋·葛洪《抱朴子·良规》:“渴者之资口于云日之酒,饥者之取饱于郁肉漏脯也。”
牵萝莫补《花月痕》第十一回:“痴珠多情人,既深毁室之伤,复抱坠楼之痛!牵萝莫补,剪纸难招。”
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毛泽东选集》第三卷《附录: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同时坚决地团结中农,保护富裕中农,给富农以经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