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治气养生治气养生的故事

治气养生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ì qì yǎng shēng

基本解释治气:修养气度。指修养精神,保养身体。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扁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暂未找到成语治气养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治气养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谈笑风生宋 辛弃疾《念奴娇 赠夏成玉》词:“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血气方刚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痛不欲生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治丝益棼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四年》:“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低声下气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这里只苦了袭人,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
长嘘短气
急中生智唐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序》:“今足下果用所长,过蒙见君,然敌则气生,急则智生。”
扬眉吐气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秋高气和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初生之犊不畏虎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壮气吞牛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素昧平生唐 段成式《剑侠传 郭伦观灯》:“素昧平生,忽蒙救护,脱妻子于危难,先生异人乎?”
上气不接下气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骄生惯养胡朴安《中华全国风物志 江苏 吴县之奇俗》:“富贵家之小孩,骄生惯养,大半身体柔弱,时膺疾病。”
颐指气使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自力更生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
物腐虫生宋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尾生之信《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生龙活虎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气充志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意气风发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反治其身
惹事生非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望而生畏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生死有命晋·葛洪《抱朴子·对俗》:“生死有命,修短素定,非彼药物,所能损益。”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俭以养德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不治之症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