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仁浆义粟仁浆义粟的故事

仁浆义粟的成语故事


拼音rén jiāng yì sù

基本解释指施舍给人的钱米。

出处《搜神记 杨伯雍》:“公汲水作义于坂头,行者皆饮之。《后汉书 黄昏传》:“于是丰富之家各出义谷,助官禀贷。”


暂未找到成语仁浆义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仁浆义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丝半粟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一浆十饼《新唐书 藩镇传 李师道》:“公初不示诸将腹心,而今委以兵,此皆嗜利者,朝廷以一浆十饼诱之,去矣!”
一视同仁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三谏之义《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不义之财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不仁不义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不辨菽粟清 龚自珍《农宗》:“婢妾之养不备,则不世;祠祭弗如式,不世;不辨菽粟,亦不世。”
不食周粟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个人主义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为仁不富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为富不仁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主观主义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义不主财,慈不主兵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义不反顾《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讎。”
义不取容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义不容辞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义不生财
义不辞难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仁不异远,义不辞难。”
义刑义杀《尚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
义夫节妇《周书·宣帝纪》:“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表其门闾,才堪任用者,即宜申荐。”
义山恩海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费,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
义形于色《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义愤填胸《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十三妹]把白脸儿狼、傻狗二人商量的伤天害理的这段阴谋听了个仔细,登时义愤填胸。”
义愤填膺南朝 梁 江淹《恨赋》:“置酒欲饮,悲来填膺。”
义断恩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
义方之训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三年》:“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义无反顾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
义无旋踵《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