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东征西怨东征西怨的故事

东征西怨的成语故事


拼音dōng zhēng xī yuàn

基本解释语本《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本谓商汤向一方征伐,则另一方人民埋怨他不先来解救自己。后因以“东征西怨”谓帝王兴仁义之师为民除害,深受百姓拥戴。

出处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暂未找到成语东征西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东征西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声东击西唐 杜佑《通典 兵六》说:“声言击东,其实击西。”
说东道西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老工程师哪有工夫听别人说东道西?”
学贯中西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自怨自艾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旁征博引清 王韬《淞隐漫录》:“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则。”
东扶西倒宋 杨万里《过南荡》诗:“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醿。”
东施效颦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晋剧《打金枝》第二场:“父王的江山,是他郭家父子南征北战,东荡西杀,十大汗马功劳争来的。”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东道主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西学东渐《尚书·禹贡》:“东渐于海。”
拆东墙补西墙《中国民歌资料 纳布鞋》:“拆东墙,补西墙,先要顾前方。”
角巾东路《晋书·羊祜传》:“尝与从弟琇书曰:‘既定边事,当角巾东路,归故里,为容棺之墟。’”
东扯西拉《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制台问了几句话,亏他东扯西拉,居然没有露出马脚。”
大江东去宋·苏轼《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尽付东流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那缘法尽了,往时的情义尽付东流,还要变成了仇怨。”
东扯西拽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别件事,或者有些东扯西拽,东掩西遮,东三西四,不容易说话。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市怨结祸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己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
朝西暮东明·无名氏《四贤记·社会》:“朝西暮东,齐、梁、燕、宋,生涯不同。”
以直报怨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怨府祸梯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毋为怨府,毋为祸梯。”
夕阳西下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仁者之于善也,无择也,无恶也,唯善之所在。”
任劳任怨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惟存一矢公矢慎之心,无愧屋漏,而闱中任劳任怨,种种非笔所能尽。”
怨离惜别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两下里怨离惜别,分外恩情,一言难尽。”
西山日薄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东谈西说鲁迅《书信集 致金肇野》:“近来东谈西说,而其实都无深研究,发议论是不对的。”
日薄西山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