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千古卓识千古卓识的故事

千古卓识的成语故事


拼音qiān gǔ zhuó shí

基本解释卓:高超。自古以来所没有的高远见识。形容见识极高。

出处明·胡应麟《诗薮·内编》第二卷:“何仲默云:‘陆诗体俳语不俳,谢则体语俱俳。’可谓千古卓识。”


暂未找到成语千古卓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千古卓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丁不识《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一举千里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一了千明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清凉益禅师法嗣》:“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更有甚么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万惑。’”
一刻千金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一发千钧东汉 班固《汉书 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一壶千金《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
一壸千金
一夫荷戟,千人莫当《晋书·羊祜传》:“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数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一失足成千古恨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一字不识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主儿或是年老的,或是貌丑的,或是一字不识的村牛,你却不肮脏了一世。”
一字值千金宋·戴复古《望江南》词:“结屋三间藏万卷,挥毫一字值千金。”
一字千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夫诗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
一字千金南朝 梁 钟嵘《诗品 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一字千钧南朝 梁 钟嵘《诗品 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一律千篇明·费经虞《雅论》:“用事非诗正体,然景物有限,格调易穷,一律千篇,只供厌饫,欲观人笔力才诣,全在阿堵中。”
一掷千金唐 吴象之《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一日千丈孙中山《革命原起》:“不期年而加盟者逾万人,支部则亦先后成立于各省。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一日千里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骐骥骅骝,—日而驰千里。”
一时千载宋·秦观《代回吕吏部启》:“恭维某官望重本朝,才高当世,一时千载,韦平之遇已稀;四世五公,袁杨之兴未艾。”
一朝千里唐·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诗之三:“一朝千里心犹在,争肯潜忘秣饲恩。”
一毫千里语出《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易》曰‘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卢辩注:“据《易说》言也。”
一泻千里宋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一笑千金汉·崔骃《七依》:“回顾百万,一笑千金。”
一纸千金宋·陈师道《题明发高轩过图》诗:“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
一般见识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十三把钥匙都在我手里,我也不和你一般见识。”
一落千丈唐 韩愈《听颖师弹琴》:“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一言千金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
一诺千金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