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椎锋陷阵椎锋陷阵的故事

椎锋陷阵的成语故事


拼音chuí fēng xiàn zhèn

基本解释犹冲锋陷阵。

出处《资治通鉴 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将军孙盖等椎锋陷阵,应蒙殊赏。”胡三省注:“椎:捣也,直捣其锋也。”


暂未找到成语椎锋陷阵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椎锋陷阵)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严阵以待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冲锋陷阵《北齐书 崔暹传》:“冲锋陷阵,大有其人。”
针锋相对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锋芒毕露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开路先锋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卷:“你只把(弹弓)背在身上,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保镖的壮士。”
临阵脱逃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清·壮者《扫迷帚》第24回:“‘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
不露锋芒宋 吕祖谦《吕东莱文集 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初露锋芒《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临阵磨枪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迷魂阵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我可也强打入迷魂阵。”
散阵投巢闻一多《红烛·李白之死》:“醉客散了,如同散阵投巢的乌鸦。”
摧锋陷阵《晋书 谢安传》:“广武将军恒宝为前锋,摧锋陷阵,杀贼甚多。”
风樯阵马唐 杜牧《<李贺歌诗集>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舌锋如火
不露锋铓
摧锋陷坚《新唐书 文苑传下 李翰》:“城孤粮尽,外救不至,犹奋羸起病,摧锋陷坚。”
椎牛飨士《后汉书·吴汉传》:“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伤而起,椎牛飨士……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小试锋芒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游击队长决不轻易地丢手了,尽管小试锋芒,但双方已经形成剑拔弩张的形势。”
椎牛歃血清·戴名世《纪红苗事》:“或欲有剽掠,则潜结众誓于神,椎牛歃血,乃出所获者,集而瓜分之。”
猬锋螗斧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猬锋螗斧,潢池盗弄,何以哉!”
砥锋挺锷《宋书·傅隆传》;“向使石厚之子、日磾之孙,砥锋挺锷,不与二祖同戴天日,则石碏、秺侯何得流名百代以为美谈者哉?”
赤膊上阵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阵马风樯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椎胸顿足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二节:“无以少异于平时,乃椎胸顿足,痛恨于我国民之心既已死尽也。”
陷入僵局
椎肤剥体《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帝曰:‘霖雨、地震之灾,岂非重兵久在蜀,调登供馈,椎肤剥体,民怨所致,当修德抚民以应之,又何祷乎!’”
行兵布阵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四回:“有一将,名继业,人号为令公,此人天文地理,六韬三略,无不精通,行兵列阵,玄妙莫测,乃智勇兼全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