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肯构肯堂肯构肯堂的故事

肯构肯堂的成语故事


拼音kěn gòu kěn táng

基本解释堂:立堂基;构:盖屋。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

出处《尚书 大诰》:“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主屋乎?”


暂未找到成语肯构肯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肯构肯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不登大雅之堂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堂堂一表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
打退堂鼓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将马来,回私宅去也。”
欢聚一堂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今天,我国各民族的文学家、戏剧家、美术家、音乐家……文艺工作者的代表欢聚一堂。”
金玉满堂先秦 李耳《老子》第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燕雀处堂汉 孔鲋《孔丛子 论势》:“燕雀处屋,子母相哺,煦煦焉其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色不变,不知祸之将及也。”
堂而皇之鲁迅《花边文学 “莎士比亚”》:“末一句是客气话,赞成施先生的其实并不少,要不然,能堂而皇之的在杂志上发表吗?”
大雅之堂清 袁枚《与陈刺史虚斋》:“未登大雅之堂,还望刺史陶冶而成全之。”
对簿公堂《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富丽堂皇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只见当朝圣人出的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想着自然要取几篇笔歌墨舞的文章。”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南齐书·刘悛传》:“后悛从驾登蒋山,上数叹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顾谓悛曰:‘此况卿也。’”
满堂灌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相貌堂堂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南赡中华之人物。”
冠冕堂皇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有一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堂皇,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玉堂金门汉·荀悦《汉纪·成章纪》:“玉堂金门至尊之居,阴盛而灭阳,窃有宫室之象,玉氏之应。”
直入公堂老舍《骆驼祥子》九:“可是,咱们就这么直入公堂的去说,还是不行。”又《四世同堂》七:“到这几家去!别直入公堂的跟人家求事,明白吗?要顺口答应的探听有什么路子可走!”
满堂红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红纸牌儿在当中,点着几对满堂红。”
堂堂正正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哄堂大笑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于是烘堂大笑。”
堂皇富丽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连忙灯下一看,只见当朝圣人出的是三个富丽堂皇的题目。”
登堂入室宋 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仪表堂堂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
不到乌江不肯休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世上死生皆为利,不到乌江不肯休。”
烘堂大笑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
一貌堂堂明·无名氏《鸣凤记·陆姑救易》:“我见他一貌堂堂,必然高贵。”
堂皇正大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又听宝钗这一番话,半是堂皇正大,半是体贴自己的私心,更觉比先心动神移。”
楼堂馆所邓小平《军队整顿的任务》:“有的部队请客送礼,修建楼堂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