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二满三平二满三平的故事

二满三平的成语故事


拼音èr mǎn sān píng

基本解释同“三平二满”。

出处宋·陈亮《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虏》词:“小屈穹庐,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


暂未找到成语二满三平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二满三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不作,二不休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索性让我一不作,二不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个爽快。”
一不做,二不休唐 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一举三反《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人向隅,满坐不乐汉 刘向《说苑 贵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犹一堂之上也。今有满堂饮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方才有个青衣童子开门出来。”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盘,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合家见防御说得伤心,一齐号哭起来。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连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泪。”
一佛升天,二佛出世《慈禧太后演义》第六回:“那拉懿嫔回忆旧日慈眷,格外悲戚,哭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几乎有痛不欲生的形状。”
一倡三叹《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一分为二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七卷:“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四。”
一则一,二则二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则要你一则一,二则二。”
一口三舌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一台二妙《晋书·卫瓘传》:“瓘学问渊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
一唱三叹先秦 荀况《荀子 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一国三公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一子失着,满盘皆输李欣《老生常谈·熟视无睹,充耳不闻》:“一子失着,满盘皆输,这是有的。”
一客不烦二主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2回:“一客不烦二主,你不接济他这一步儿,叫他又往那里借去?”
一客不犯二主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一家无二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这个女孩儿,也是有缘,我认了做义女,她自到我家来,倒也亲热,一家无二。”
一山不藏二虎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一岁三迁《南史 到儰传》:“怀其旧德,至是一岁三迁。”
一差二悮
一差二误《京本通俗小说·快嘴李翠莲记》:“罢,罢,我两口也老了,管你不得,只怕有些一差二误,被人耻笑。”
一差二错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
一干二净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道:‘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胆气了。只是守了这些银钱回去罢。’”
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