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保境安民保境安民的故事

保境安民的成语故事


拼音bǎo jìng ān mín

基本解释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但愿共存忠义于心,同著功勋于国,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暂未找到成语保境安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保境安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安家落户丁玲《杜晚香》:“我们决心在这里安家落户。”
学无止境清·刘开《问说》:“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舍安就危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延州逼近贼锋,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虽古人不逮也。”
安适如常叶圣陶《线下 孤独》:“待交了春,天气渐见和暖,就安适如常了。”
安身之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乐道安命南朝·宋·鲍照《园葵赋》:“荡然任心,乐道安命。”
迩安远至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安内攘外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床上安床南朝 陈 姚最《续画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烦草。若比方诸父,则床上安床。”
物阜民安《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为民请命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向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节用裕民荀况《荀子 富国》:“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度恕者,度之于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劳民伤财《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安安静静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45回:“只见匡胤睡在床上,安安静静,那顶门内透出一条赤色真龙。”
安于现状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安步当车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安眉带眼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带眼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民不畏死《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燕雀安知鸿鹄志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祸国误民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国泰民安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定国安邦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安闲自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安身立命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生知安行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惴惴不安《诗经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