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匡时济俗匡时济俗的故事

匡时济俗的成语故事


拼音kuāng shí jì sú

基本解释匡:纠正;济:救助。拯救社会时局和风气,使之归于正道。

出处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一道》:“故禹拜昌言而嘉猷罔伏,汉征极谏而文学稍进,匡时济俗,罔不率繇。”


暂未找到成语匡时济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匡时济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逴俗绝物清·周亮工《书影》第五卷:“吾无务为逴俗绝物之行,而天下已不能不群然趋向。”
改俗迁风《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革风易俗
及时应令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又忙着替孙子做了一套及时应令的棉袍褂,预备开贺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
此一时彼一时语出《孟子 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浇风薄俗唐 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从俗就简宋 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定时炸弹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就会留下祸根,成为定时炸弹。”
从俗浮沉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感。
人才济济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超俗绝世汉·赵壹《非草书》:“夫杜崔张之,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学余暇游手于斯。”
假公济私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一时一刻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可怜今日我无钱,一时一刻如长年。”
匡乱反正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遁世离俗《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
不僧不俗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名重一时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无时无刻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时易世变晋 鲁褒《钱神论》:“当今之急,何用清谈?时易世变,古今异俗。”
冠绝一时《晋书·刘聪载记》:“十王习击刺,猿臂善射,弯弓三百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
风俗人情唐 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时至运来南朝 宋 颜延之《大筮箴》:“时至运来,当在三五。”
败俗伤风参见“败俗伤化”。
匡谬正俗唐·颜师古有《匡谬正俗》八卷。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辄谓伤忠厚焉。”
通俗易懂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这十六个字,通俗易懂。”
遗世绝俗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时不我待清 秋瑾《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