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气吞牛斗气吞牛斗的故事

气吞牛斗的成语故事


拼音qì tūn niú dǒu

基本解释牛:牵牛星。斗:北斗星。牛斗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蟠桃记 诞孙相庆〉》:“看兰孙,气吞牛斗,知不是等闲人。”


暂未找到成语气吞牛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气吞牛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丝两气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三折:“我才离了三朝五日,儿也这其间哭的你一丝两气。”
一团和气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一天星斗唐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一气呵成明 胡应麟《诗薮 近体中》:“若‘风急天高’,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穿,一气呵成。”
一气浑成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一牛九锁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牛九锁,更相牵挛,案明如市,不得东西,请谳得报,日中被刑。”
一牛吼地《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一牛鸣唐 王维《与苏卢二员外游方丈寺》诗:“回看双凤阙,相去一牛鸣。”
一牛鸣地清·钱谦益《山庄八景诗·锦峰晴晓》序:“其旁有锦峰书院,去山庄一牛鸣地。”
一脉同气《醒世姻缘传》引起:“兄弟本是合爹共娘生的,不过分了个先后,原是一脉同气的。”
一蛇吞象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一门同气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一鼓作气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鼻孔出气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似此不必学温韦,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
上气不接下气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一霎时漂流数百里外,直把一个好义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气不接下气。”
下气怡声西汉 戴圣《礼记 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
下气怡色《礼记 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不声不气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你们只想自己的爱人像旧式妇女一样,百依百顺,不声不气,来服侍你们。”
不成气候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就令十世童身千年功行,毕竟还是不成气候。”
丙吉问牛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恐阴阳之失时。”
东来紫气唐·杜甫《秋兴》诗:“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两虎共斗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两虎相斗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两鼠斗穴《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严气正性《后汉书·孔融传论》:“夫严气正性,覆折而已。”